首页 综合 > 正文

革命文物看江苏·青春印记 | 一本旧相册

2023-08-07 16:18:16 来源:腾讯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本旧相册

暑假,我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其中一件文物令我印象深刻。它是一本旧相册,封面上画着一把小刀、正在滴血的心,还写着一个“耻”字。边角有些破损,纸张也被岁月冲刷得泛黄。这本相册里粘贴的是16张侵华日军在南京对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进行残忍屠杀的照片。

南京大屠杀期间,横行霸道的日本侵略者到处烧杀抢掠。一个日本军官来到城中某照相馆,想要冲洗一些照片。年仅15岁的学徒罗谨一看,大部分照片拍摄的居然都是日军屠杀中国同胞的场景。他压抑不住心中的熊熊怒火,为了替被杀害的同胞们讨还血债,他冒着生命危险将照片加印了一份,制作成册,妥善保存。后来,相册几经辗转,来到爱国青年吴旋手中。抗战胜利后,吴旋将相册上交。在审判日本战犯的法庭上,相册作为“京字一号证据”,成了审判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的铁证。

看完这个文物的故事,我百感交集。我痛恨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更敬佩罗谨与吴旋两位年轻人的勇气和爱国之情。要知道,在当时的南京,无辜的平民尚且被大量残杀,更何况保留证据的罗谨呢?在相册误入吴旋之手后,他还以为自己私印照片的事被日军发现了,于是背井离乡,漂泊在外,隐姓埋名十多年,直到抗战胜利。罗谨和吴旋都是很平凡的人,但他们却拥有不怕牺牲,誓死保留证据的伟大精神,最终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我觉得,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根源所在。不管在什么年代,我们都应该有这种精神。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很荣幸参加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部宣传片的拍摄。虽然只有几个镜头,但拍摄却进行了几个小时。骄阳之下,我一遍遍纠正自己的动作,调整自己的情绪,直到拍摄圆满完成。我想,与罗谨和吴旋相比,我的这点辛苦又算什么呢?能让人更了解这段历史,为传播历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倍感自豪。

南京明道小学六(三)班 马徐然

校对 徐珩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峡体育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